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美术老师讲解展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美术老师讲解展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怎样欣赏一副美术作品,去看画展的时候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估一幅画?
这就分是什么样的作品了。如果是历史遗留的画作,就首先需要了解背景,以历史的观点去理解欣赏画作。如果是当代作品,那就分不同的创作取向了,早知道作者的价值追求,然后才有欣赏。如果不理解作者价值追求,很多时候,没法看,也没法欣赏。简单说,欣赏画作分两种,业余兴趣欣赏和专业欣赏。俗话说,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业余兴趣欣赏,就是一个看你喜不喜欢,喜欢就多看两眼,不喜欢就算,不必多想,也想不出啥。专业欣赏,就从各自的背景来评价,也是各取所需。没有一个标准,一定要先看形体,再看***,再看色彩什么的欣赏手册,也没有必要。
看画展对于绘画爱好者来说既是提升对绘画艺术了解的学习机会,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。
看画展也是一门学问。同样是看画展,走马观花看画展跟仔细品味看画展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,不同的收获,不同的效果。
笔者有幸参加过一些画展,这里将积累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是,看画首先要看画的视觉效果。绘画是以图象呈现的视觉艺术。无论是写意画写实画还是抽象画,视觉感受是观众最直观的第一印象。看画要看画的构图是否严谨合理,画面是否清晰明朗,笔墨线条是否流畅自如,光线色彩是否丰富饱满或简约明快,是否有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。
二是,看画要看画的技法风格。技法风格是画家艺术修养造诣及审美理念在画中的集中体现,每个画家有每个画家的技法风格。通过欣赏品味画的技法风格,可以对画家的绘画水平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。
三是,看画要看画的主题思想和立意创意。每幅画都有它的主题思想,主题思想代表一幅画的品位和格调,也反映了画家的艺术观念、立场和态度。一般的讲,主题思想不明朗或格调不高的画作是很难评定为优秀作品的。
四是,看画要看画创作的时代及其背景。比如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创作于北宋时期,不仅代表了近一千年前那个时期的绘画水平,而且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经济社会人文情况。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。再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什么多是宗教神话题材,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体油画,如果了解了文艺复兴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,了解了文艺复兴的主旨,对这些就有了清楚的了解。
总之,看画展时,对参展作品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欣赏解读,这样才能获得充实丰富的艺术享受,也才能对所欣赏的画作出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。
不讲大道理。欣赏一幅画要从作品的形式,内容,题材,颜色,造型等入手,比如,你喜欢国画,首先定位是国画展,然后你再去看都有什么国画内容,在展览中确定你喜欢哪个画家的作品是写意,还是工笔?如果是写意你喜欢看他笔墨淋漓的水墨味,还是喜欢某个画家工整细腻的描绘,喜欢颜色典雅,还是颜色厚重,是喜欢倩丽的美,还是喜欢厚重朴实。从作品中体味画家通过物象要传达的思想感情,要传递的是什么价值观和哲学观,给你什么启迪,是画家技能技法上的给你的启示突破?还是造型,意向给你的精神启示,从材料,造型,色彩,绘画内容,题材上,发现画家技能技巧,通过观赏者的主观感受,获取自我审美感受。如果是油画,你要确定看的是什么风格,画派的画法,例如是写实,还是抽象的,是写生画展还是创作画展,亦或是你看了一场纯临摹的***画展,即伪做展,只要不影响你的审美心情,能在画展中感受到整能量的愉悦,从色彩,造型,笔触,肌理效果,感知画家的劳动,寻求精神上的审美共鸣,以达到哲学上的思维启迪。或者单纯感官上的愉悦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术老师讲解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美术老师讲解展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