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南京梵高美术展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京梵高美术展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853年发生的事?
1月19日——朱塞佩·威尔第的著名歌剧《游唱诗人》在罗马阿波罗歌剧院(Teatro Apollo)第一次演出。
1月31日——美公使马沙利到广州,要求叶名琛接见,递交国书,被拒。
2月1日——实授叶名琛为两广总督,柏贵为广东巡抚。
3月6日——朱塞佩·威尔第的著名歌剧《茶花女》在***凤凰歌剧院(Teatro la Fenice)第一次演出。
3月10日——英公使文翰上书英外相,主张抵抗太平天国进攻,保卫上海,并援助清廷,取得商务利益。
3月15日——苏松太道吴健彰致书英法领事,乞求派兵船,保护南京。
3月19日——太平军攻克南京。
1853年大事记盘点:
1月12日太平天国攻占武昌
1月19日威尔第的著名歌剧《游唱诗人》於罗马阿波罗歌剧院首演
3月19日太平天国江宁之战
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
水墨绘画比书法更难以看懂?大家说说是这样吗?
水墨画,除了泼墨大写意,其他都容易看懂(如果都不懂,读一点古诗词,看一看作品简介和画评,特别是绘画理论),虽然说书画同源,但国画所用线条是“以书法的用笔,为实现画面的形神兼备而随时灵活变化的,与书法是有一定区别的。。。
书法,除了草书、行书、篆书、隶书,楷书都较易看懂(如还不懂,可查繁体与简体字对比的字典,就算篆、隶、草、行各体都有书法字典可查)至于笔法、章法、风格等方面就慢慢来吧,不用急。。。
所以我觉得水墨绘画和书法各有各的难看懂,也各有各的易看懂,一切在于你对书画的理解程度。。。个人拙见不喜勿喷,希望对你有用,祝你学习进步!
个人观点:水墨绘画和书法,不存在理解上的孰难孰易之分。
下面我从审美主体(人)、审美客体(事物)、审美活动(感知理解)来阐述我的观点。
1.审美主体方面:
对于从来没有进行过审美活动,对水墨画和书法都不了解的审美客体,即没有接受过书法和水墨画的教育或者学习的部分普通大众来说,水墨画和书法给他的审美感受没有多大区别。
他的审美水平都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的浅显阶段。无法从多方面理解欣赏水墨画与书法作品。
就比如你拿书法和水墨画问老外或者农民伯伯,他们无法进行深入的审美活动,二者于他的理解,差别并不大。
当然 ,如果进行过学习与没有进行过学习的比较,当然容易的多, 特别是水墨画作为中国画 ,我们接触的相对多一些,美学思想多多少少都有一些,没有那么陌生,就觉得水墨画比较容易懂。
2.审美客体方面:
水墨画与书法有不同的特点:
(1)水墨画运用线条、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,通过构图、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。
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。“水墨画比书法更难看懂吗?”我觉得这个提问本身是比较模糊的。无论对绘画还是书法。
因为,不是所有的绘画你都看不懂,也不是所有的书法你都看不懂。而且,也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,都会出现书法看懂了,偏偏水墨画就没有看懂。所以,绘画比书法更难懂,是模糊不清的。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,绘画是以形象为主的,起码我们能看懂画的是什么。
我们首先说说“水墨画”是一个什么概念。
水墨画有两种概念。一个是古代的“水墨画”概念,一个是现代“水墨画”的概念,其实二者没有特别的区别。
古代把用纯墨画出来的画,就叫水墨画。
而现代有些人把中国画叫“水墨画”。
我对现代某些人的这种“水墨画”概念是持否定态度的。因为中国画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有水墨和设色两种画法。
也就是说,写意画和工笔画都可以设色,也可以不设色。
水墨绘画比书法更难看懂,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。首先水墨绘画和书法,有些共性。他们都是讲究笔法和笔墨。还有布局与章法。表现意境他们都是相同的。我们只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地位,还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创作心境,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水墨绘画和书法作品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梵高美术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南京梵高美术展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